房地产拉开去“金融化”大幕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热点城市新一轮调控似有全面铺开的意味。继上海、深圳、合肥之后,杭州也在1月27日迎来了调控升级,主要内容包括增加二手房交易成本,增值税免征从2年变5年;人才购房需追溯三年无房,火爆红盘限售起算时间从网签日改为不动产证登记日;关闭投机通道,落户不满5年只能买1套等。
此前深圳和上海陆续发布调控“补丁”。深圳主要以“查漏补缺”为主,堵住假结婚漏洞的同时,也开始了严查信贷;上海则全方位升级楼市调控,还堵了法拍房不限购的漏洞。此外,上周北京、成都等地也做出了打击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宣言。
短短一周,多地密集开启新一轮楼市调控,这是监管意志的逐步落地。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带队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房地产市场情况,督导落实城市主体责任。
他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及时出手,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好预期,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要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言外之意,新一轮调控,把引导预期摆在了重要位置。一旦哪个城市的楼市出现任何风吹草动,相关部门就会及时出手,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伴随各地调控政策的出台,上周更引人注目的消息是“银行房贷收紧”。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广州分行及其下辖省内各家分支行已于一周前暂停按揭贷款放款。光大银行在深圳已暂停按揭贷款,广发银行亦已不接单,声称没有贷款额度了。
不仅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出现银行个人房贷暂停、额度紧张、放款周期拉长等现象。无锡、郑州、东莞、佛山等城市也传出开始收紧。房贷全面宽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贷款额度收紧,银行的房贷利率也开始上浮。以广州为例,1月27日起广州工农中建四大行房贷全线上浮15个基点。股份行相较之前上浮的更多,比如浦发银行上浮了30个基点。
直接的导火索是,3天前广州银行业接到了窗口指导,个人按揭贷款被“双管控”: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不能超过12.6%;每个月新增个人住房贷款额度不得超过去年10~12月份的平均放款额度。
银行个人房贷额度紧张、放款周期拉长、房贷利润上涨等现象的出现是多重政策效应叠加的结果,源头自然是去年最后一天出台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央行将银行分为五档,并设立区别性的“两条红线”指标,分别对房地产贷款、个人贷款的占比上限作出了限制。
此前,受益于按揭贷款低风险、低资本消耗、相对高利率等因素,很多银行将大量的增量信贷资源投向按揭市场,尤其是中小银行。在原有统一的调整模式下,仅对房地产融资增量占比、贷款增速进行管理,难以形成有效控制。而房贷新规划出红线,促使银行有针对性地梳理房贷业务,按规逐步调整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规模及比例。旨在从银行信贷供给端约束金融体系在房地产领域的风险暴露,最终约束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实现结构性控杠杆。
房贷新规发布至今不到一个月,效果已经开始隐现。银行在额度管控之下,开始对购房者贷款资格审查、贷款额度把控及贷款周期均将更加严格,放款周期将继续延长。
这会有效防范违规放贷,尤其是消费贷流入涉房领域,同时也防止一些合规贷款过多地流入涉房领域。产生的连锁反应是,购房成本增加,时间拉长,对房产交易产生很大影响。
与打“补丁”式的政策升级不同,管住金融端才是抓住了楼市的“七寸”。从限制银行发放房贷入手,意味着调控手段已经转向控制资金流入楼市,调控的力度也有所升级。
可以看到,从房企融资“三道红线”到涉房贷款管控,再到此次一些地方房贷收紧、利率上浮,房地产行业去金融属性的大幕已彻底拉开。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