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城集中供地计划清单曝光,过半城市相继“赴约”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中房网
中房网讯(苏晓/文)一场集中供地的大幕正在拉开。
自2月下旬传出将施行“集中供地”政策后,目前已有14个被纳入新政中的重点城市陆续发布了首批供地计划。
3月15日,长春率先公布首批集中供地计划,成为排名前列个落地执行新政的城市。随后,多地陆续公布了“两集中”供地政策。
据中房网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3日,在22个重点城市中,已有14个城市公布了2021年首批集中供地的面积,合计4064.03万平方米。与此同时,武汉、郑州、合肥等城市近日也公布了2021全年土地供应计划,并宣布将实行“两集中”土地出让政策。
2021年2月23日,网传22个重点城市将推行“两集中”土地出让政策,涵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以及包括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厦门、合肥、济南、武汉、成都、福州、郑州、无锡、苏州、沈阳、长春、宁波、青岛、长沙在内的18个热点城市。
所谓“两集中”供地,即上述城市将集中发布土地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
该消息传出后,多地陆续发文表示将执行这一政策,但当时并没有具体的明细公布。
随着3月15日,长春率先公布首批集中供地计划,成为排名前列个落地执行新政的城市后,各地也陆续拉开了落实“两集中”供地政策的大幕。
纵观上述城市公布的首批集中供地情况可以看出,供应量充足是多个城市首批供地计划的共同点。不少城市首批出让地块面积在全年中占比较高,14城首批供地面积占2021年全年计划比重为35%,其中10城首批供地占比超过30%。其中,沈阳首批土拍的“出地量”已经接近今年全年土地供应量的一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其首次集中供地占全年计划比重高达62%。
从后续公布的供地计划来看,各城市供地时间有所差别。南京、苏州、济南、长沙、沈阳计划将在7月、10月供应土地,而其他城市的时间相对错开,如天津为6月、9月,长春为5月、8月,杭州为6月、12月,广州则定在6-7月、9-10月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不在22城名单之中的城市也自动加入到集中供地的队伍。4月9日,江苏省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通知显示,徐州市加入“两集中”供地城市阵营,一年供地不超过4次;而3月底,西安也曾出台相关文件,称未来将按季度集中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土地出让。
从各地首批集中供地计划可以看出,4-5月份,将出现井喷卖地的情况,单次大批量的土地供应,无疑对企业的资金链将是巨大的考验。
一位房企人士感叹:“资金无疑是一道重要的门槛。北京首批集中出让的30宗地块,其竞买保证金逾200亿元,企业的腰包要被掏空了。”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对中房网表示,新政一方面保证土地供给的数量,实现土地供应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土地供应方式的更新,把房价管理机制引入到供地端,使开发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品质上。
相关业内人士也指出,像杭州一口气推出57块地,并在5月7日、8日两天内集中出让,尽管杭州设有5000万元的保证金缴纳上限,但未来的土地款会形成很大的资金需求,“对于头部企业、在杭州重仓的企业来说,竞争压力可能会很大。”
不过,多数房企管理层的普遍反应较为积极,他们认为新政有利于平抑土地市场热度,稳定土地市场预期,但在供地节奏趋同背景下,房企需对不同区域及城市的潜力、竞争环境进行精准研判。
业内人士预计,在当前形势下,冷静客观、审慎拿地已成为大多数房企2021年的策略。从一些上市房企业的年报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融创中国在2020年报中表示,将密切关注集中供地政策的推行和带来的影响,审慎把握公开市场的机会。未来将继续坚持以地产开发为核心主业,保持地产主业的均衡高质量发展,加速提升“地产+”业务的竞争优势。
克而瑞研究中心总监马千里表示,今年初房企拿地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谨慎态度,尤以销售10强房企投资态度最为谨慎。展望未来,在调控愈发严厉的背景下,房企投资态度仍将保持谨慎。“两集中“新政落地后,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将逐渐分化为两个赛道,企业在不同类型的城市投资策略、投资方式也将有所区别。
某TOP20房企投资总监称,集中供地会让房企拿地更加谨慎,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去争取自己最擅长的地块,毕竟在某一时段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量有限。
美的置业执行董事兼总裁郝恒乐表示,2021年公司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拿地,包括招拍挂、合作收并购和城市更新,但公司将秉持不冒进的基本原则,不拿没利润或低利润土地。基于公司有足够的土地储备支撑,2021年会按照去化量来合理地补充土地储备。
招商蛇口董事总经理蒋铁峰近日也表示,2021年招商蛇口将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理性参与土地交易,追求有利润、有回款的销售,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