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刻度|老呼市人眼中的城“中”变化

搜狐焦点呼和浩特站 2021-01-20 14:22:3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发展格局,呼和浩特也不例外。这座拥有43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经历了经济改革、文化发展、城市化浪潮等一系列变革,在城市筑梦者描摹规划下,我们脚下的土地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发展格局,呼和浩特也不例外。这座拥有43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经历了经济改革、文化发展、城市化浪潮等一系列变革,在城市筑梦者描摹规划下,我们脚下的土地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置办年货要到中山路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听大人们说买东西置办年货要去“火车站”“中山路”,那时候呼和浩特的商圈还不多,逢年过节大家都往那里挤,凑的就是那股热闹劲儿!

(呼和浩特旧照)

上世纪90年代,呼和浩特对中山路进行大规模改造建设,之后为加快城市商业升级速度,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当时的呼市人都将中山路称为“青城排名前列街”。那时候城市基础建设主要在集中在玉泉区与回民区,生活吃穿行,几乎离不开民族商场、五四商城,反正不管你想买啥去那准没错。

那时候民族商场是我们一家去的最多的地方。但是要说当年“高端购物”,还是得看天元商厦,天元在当年算是一个相当高端的商业中心了,要是能在里面买套衣服、鞋子、甚至书包、文具之类的,在班级都能跟小朋友们炫耀两句。后来随着维多利、海亮的建成,中山路更是成了呼和浩特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

(天元商城旧照)

摩尔城万达入驻

00年前后,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举家搬到了新城区,那时候呼和浩特已经开始建设如意新区以及金川开发区了,但是这些对于我们小百姓而言并没有太过直观的感受,当时城东并没有其他商场,少有能去的就是长乐宫了。

那时候的长乐宫就是城东首屈一指的地标性建筑,小时候和朋友们相约出去玩都会说“长乐宫靠马路排名前列根柱子下面见!欢欢儿的!”,跟长乐宫前面的六根大柱子还有门前两只石狮子合影更是成了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

(长乐宫实景图)

2000年5月,原郊区改称赛罕区,成为了呼和浩特市所辖城区的一部分,9月金桥开发区在赛罕区创建,城市东南这片“宝藏土地”被挖掘,但当时这片区域在很多人眼里并不被看好。然而20年的时间让赛罕区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荒野城郊变成了整洁街道,低矮平房成了高楼,维多利摩尔城、万达商城相继建立带动周边各色小店聚集起来。城东人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商圈。在这期间城南的南二环商圈、嘉茂商圈,城北的滨海商圈等等也逐渐繁华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呼市人不再选择去“挤”海亮了,呼和浩特多元化商业中心格局已定,各个区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购物优选”。

(维多利摩尔城实景图)

呼市人民“膨胀”了

蓦然回首,我在这座城市已生活30余年,也算是有幸见证了青城的生长蜕变。随着呼和浩特城市规划稳定前进,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心设施”变成了“区域中心设施”,商业购物中山路不再是少有可去的地方;聊起文体娱乐当初的少年宫早已搬迁改名成了“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如今赛罕区小黑河畔“青城之眼”呼和浩特市文化客厅正在施工建设中,建成之后必将成为新的“城市文化名片”;休闲观赏方面青城公园也不再是一枝独秀,大大小小的公园如今已经遍及全城;交通方面新华大街早不再是少有的主干道,不论是快速路还是高架桥都给了生活更多的选择,甚至打个车跟司机说去火车站,他都会跟你确定一句“东站还是西站?”。

(城市之眼)

夜未央,华灯初上,登到这座城的较高处,静待夜幕降临,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潮涌动,街道旁万家灯火通明。思绪翻涌,闭眼回想呼市当年的样子,那时的昭君路两边店铺还没有统一的招牌,火车站前挤满了小商贩耳边充斥着叫卖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从前大家总是围着中山路、新华大街在转,来呼市一定要去火车站拍张照片留作纪念,而现在不一样了,如意河音乐喷泉广场要去看看、万达广场得去逛逛、城郊的呼和塔拉草原也要去走走。城市中心的多元化让越来越多的人挑花了眼,用一句潮点的话来说,呼市人民真是“膨胀”了!

(呼和浩特城市实景图)

这座中国西北中部的城市发展得很快,从以前中山路、火车站为主的城市中心,到如今各区域中心百花争放,身在其中才能品得三味,接来下青城刻度将带你走进呼市人民“衣食住行十五分钟生活圈”,感受如今呼市人的潮生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