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020年成绩单出炉,金融数据优质“达标”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中房网
中房网讯 2020年新增信贷社融投放规模“优质”契合既定目标。
1月12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
不论是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还是社融融资增量规模,上述“成绩”较好地契合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去年6月所提出的“预计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的预判。
根据央行数据,2020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1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11月末低1.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3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全年净投放现金7125亿元。
相比于前一个月,12月M1、M2同比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M1结束5个月回升。其中,11月M1、M2同比分别增长10%、10.7%。对此,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分析,M2增速低预期,或与财政支出进度低于预期等有关,12月财政存款仅投放9540亿元、较2019年同期少投放1246亿元。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12月M1增速比11月末下调1.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一方面或与近期房地产调控收紧、房地产市场降温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年末企业信贷增速下滑带来的影响。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义举向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宏观杠杆率较高,尤其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截至2020年三季度,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4%,与2019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4个百分点,防风险已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关注点。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未继续宽松,这导致近期M1、M2增速出现回落。
另外,根据央行数据,2020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分部门看,2020年全年新增贷款中,住户贷款增加7.8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1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38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706亿元。2020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1170亿元。
在分析人士看来,去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170亿元,主要源于当月票据贴现率走低,企业票据融资大幅增长,这也对企业短期贷款形成一定替代效应。
社融增量方面,具体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03万亿元,同比多增3.15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450亿元,同比多增2725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954亿元,同比少减544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55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746亿元,同比多增650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45万亿元,同比多1.11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8.34万亿元,同比多3.6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923亿元,同比多5444亿元。2020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2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少4821亿元。
另外,据央行初步统计,2020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分析人士认为,从全年社融结构来看,主要特征是债券和信贷融资大幅增长,成为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发力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延续下降势头,表明严监管并未因疫情来袭而出现方向性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信贷社融的高增与广义货币(M2)增速维持高位相呼应,后者反映货币供应量,M2增速较高,通常表明市场“不差钱”,企业和个人贷款可得性较高。
从信贷社融结构看,2020年突出的特点就是银行信贷、政府债券是支撑社融高增长的主力,银行信贷中的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长显著,显示出信贷结构的持续优化。
而作为历来的信贷小月,去年12月份信贷社融规模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26万亿元,环比少增1700亿元;社融增量1.72万亿元,环比少增约4200亿元。
分结构看,新增信贷中的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变动值得关注。王青表示,由居民房贷构成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在去年12月出现了7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少增,表明前期出台的“三条红线”等房地产金融监管措施正在产生效果;与之相反,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同比较大幅度的多增势头,意味着政策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持效果仍在持续显现。
此外,在社融增量中,12月信托贷款降幅较大主要是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加码的影响,当月企业债券融资少增幅度较大表明前期债市违约事件的影响仍在发酵。
针对后续货币政策走向,易纲行长日前谈及2021年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时指出,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继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好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阶段央行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预计央行将继续主要通过“MLF+逆回购”的组合调节市场流动性,引导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相匹配。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则指出,从货币供应量看,显示出央行通过灵活的货币政策操作,实现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就接下来的货币政策看,预计会以稳为主,尽量保持正常货币政策延续更长的时间。虽然今年尤其是上半年经济增速较高是大概率事件,但这主要是去年经济受疫情影响增速较低所致,货币政策对此而收紧的可能性较低。
易纲行长此前强调,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风险处置过程坚持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完善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指出,由于国内需求仍处于复苏阶段,国内货币政策不会急转弯,但需要平衡好稳增长、防风险和促改革的关系,国内宏观杠杆转入稳阶段,接下来货币政策将保持灵活精准;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继续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
来源:中房网综合整理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